2010年10月1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指出,我国将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先导产业。但是,由于商业化运营还没有推广开来,加之充电站等市场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将制约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通往环保之路的未来发展中,也许天然气燃料是当前比较好的过渡方式。
天然气以其价格低廉、环保节能等特点,被人们看成是现代城市的最终能源。尤其是在当前国内外燃油价格不断上涨的背景下,使用频率较高的公交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都无法回避油改气的话题。天然气公交车用燃气作动力,尾部不会产生黑烟,空气随之变得清爽,为绿色城市的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步履维艰
“油改气”其实并非新生事物,济南、青岛等16座城市2003年就被国家有关部门列为“油改气”重点城市,许多城市更是已经运行数年;但整体而言,效果并不明显。主要的原因是,前些年进行的“油改气”主要是油改液化气,液化气价格与油价相差不大,由于缺乏经济利益驱动,油改液化气工作进展一直比较缓慢。
目前,大部分城市开始推行油改天然气。随着油价一再飞涨,天然气和石油之间的价格差距已经很大。但包括法律认可、技术标准等因素挡住了“油改气”原本应该快速前进的脚步。
某知名客运公司机务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任何车辆的燃油系统都有国家规定的相关安全技术标准。但是,汽车燃油改为燃气后,应该以何种技术标准来对现有的改装车辆进行审验,在这种情况下改装出来的车辆,是否会给车辆在行驶当中埋下安全隐患,还是个未知数。”
有关人士表示,由于原来对改装车辆没有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但又有着极大市场空间,据了解,改装车辆在原来燃油汽车上再加设储气瓶、充气阀、截止阀等设备(紧贴出租车后排坐椅安装,对后备厢空间不构成影响),即可形成油气双燃系统。改装后汽车还可以使用汽油,由一个转换开关进行控制。
改还是买?
面对各种困难和问题,“油改气”的尝试者依然络绎不绝,其动机和出发点一方面为了减少企业开支,另一方面是为了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建设绿色家园的号召。然而“油改气”技术之复杂,改后运营的安全情况又让诸多尝试者放弃了,这也使得采购新型CNG天然气客车成为了热点。
厦门公交集团首批50辆CNG(压缩天然气)公交车
2010年8月8日,厦门公交集团首批50辆CNG(压缩天然气)公交车正式上路运营。到今年年底,厦门公交集团将投放300辆CNG公交车,届时线路将覆盖岛内主要交通干道。
据了解,福建之所以大干快上天然气公交车,在于其充足的天然气资源。作为首个完全由国内企业自主引进、建设和管理的大型液化天然气项目——福建LNG项目,拥有来自印尼东固气田的25年LNG供应协议。虽然LNG公交车比同等规格的燃油公交车的价格高出8万~10万元,但是LNG的价格比燃油低出一半左右,LNG公交车最大的特点是节能减排。
2010年8月19日,随着临沂市人民政府与中石油昆仑天然气利用有限公司关于《天然气公交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标志着临沂市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又迈出了新步伐,除现已运营的20辆天然气公交车之外,又将有300台天然气能源的“绿色公交”落户临沂。
随后,这股“绿色旋风”吹到了越来越多的城市,乘坐天然气公交车成了人们践行绿色出行的新方式,随之而来的是人们的环保意识也逐渐加强,而在改与买的博弈中,购买新的天然气客车无疑成为了各个公交公司的主流。
前景可期
就如同推广节能灯、节能灶、太阳能热水器等节能生活用品一样,油改气也需要得到政府有关部门扶一把。一方面,要做好宣传工作,让公交企业及出租车的车主真正认识到油改气的好处;另一方面,在加气站的选址及车辆系统改装上可以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尽量减轻他们的投资风险。这样,公交车、出租车油改气才能更快地推行开来,社会的环保和节能等方面才能有更实质性的进步。
从国家战略的层次而言,“油改气”对我国能源战略有重大意义。目前我国原油60%依***进口,国际原油的价格和供应对我国国民经济影响日益增大。相对而言,我国天然气储量丰富,截至目前,天然气探明储量达到43816亿立方米以上,年产量407.7亿立方米,市场前景一片开阔。大力推广天然气汽车,对促进天然气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和能源结构多元化都有重要战略意义。
现阶段,与新能源电动汽车相比,天然气汽车更具发展可行性,或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先驱和主流。较经济的使用成本是推广天然气客车的有利条件,综合考虑发动机使用寿命、维修费用、机油费用等因素,使用天然气客车经济效益非常显著,市场大有可为,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