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春11月21日电(记者 刘毅非)在我国,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扩大,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许多城市提出了“公交优先”的城市交通发展思路。然而,近年频发的民营公交停运事件,以及“脏、冷、破”问题,让城市公共交通事业发展频频受阻,百姓意见颇大。
一些城市开始进行或酝酿公交运营模式改革。由于各城市情况各异,改革的方式方法和程度有所不同,但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国进民退”的趋势。而改革能否解决公交运营难题,还有待于时间的检验。
公益与逐利,民营公交难解的题目
从上世纪末开始,我国大中型城市进入急速扩张时代,在许多城市出现了百姓出行难的情况。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成为这些城市政府的首要选择。然而,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国有公交企业条件有限等原因,国有企业无法承担购置大量公交车的巨额费用。在这种情况下,民营公交企业走上了历史舞台,筹集资金购买车辆,并负责经营某些公交线路。
在我国,除了济南、合肥等少数城市的公交线路是单一国有模式之外,绝大多数城市均为国有公交企业同若干民营公交公司并行运营。以长春为例,除了一家国有相对控股的长春公交集团之外,其余25家均为民营。
相关链接
哈尔滨市全面整合民营公交 从26家到20家
重庆主城区民营公交车基本退出营运
这些民营公交企业在取得经营权之后并不直接经营,他们将公交车转包给个体车主,个体车主再雇用驾驶员为其开车。此外,国有控股的公交集团还与部分民营公交公司进行合作经营,将部分线路以同样的形式转包给了个体车主。
通过市场化运作,城市公交车数量大幅上升,公交网络覆盖面得到延伸,民营公交在缓解城市居民出行难的问题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追求满载率和高利润率,时下许多城市中的民营公交车经常出现车隔时间长、飙车、压车、车况恶劣等饱受百姓诟病的状况,甚至上演客源争抢大战、策划停运事件……一时间,“民营公交”仿佛成了公共交通事业发展落后的代名词,让百姓怨声载道。
在长春,仅今年就出现了260、269路等公交线路停运事件十几起,影响百姓出行,公众的利益受到了很大损坏。从全国来看,发生公交停运事件的城市并不在少数,其中不乏广州、深圳这样的大都市。
对于民营公交存在的问题,长春市运输管理局局长管锋表示,公交的社会公益性与民营企业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之间必然会出现矛盾。
“国进民退”成趋势
据管锋介绍,多达4层的转包关系让处于分包链条末端的个体车主和司机们经营压力过大,也为公交车正常运营和管理工作埋下了隐患。一些城市的市政部门开始思考如何改革现有的公交运营体制。
在整治民营公交运营难题过程中,许多城市探索出了一些经验。比如常常被借鉴的“西安模式”“杭州模式”,政府用部分土地出让金对公交线路基础设施建设、车辆更新等出资补贴,或者让私营车主的资产以入股的方式融入国有公司中。
近几年,不少大城市的公交改革回归公益化。据报道,之前推行公交市场化改革的上海也在去年转向,政府力图通过财政补贴,重新主导公交市场。
今年,在我国大江南北,“国进民退”的脚步更加迅速。城市民营公交纷纷以各种方式全部或者部分退出历史舞台。
从2007年初开始,哈尔滨电车公司就着手对线路进行收回,目前已收回13条。
2010年8月,成都正式启动了民营公交整合工作,首批3条民营公交线路全部划归成都公交集团托管。中心城区其余10家民营企业的1000余辆公交车年内将陆续被整合。
今年年初开始,长春公交集团开始通过回购等方式收回6条民营线路经营权。长春公交集团董事长崔树森日前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他们将用3年时间回收60条公交线路,届时这些公交车辆将全部由公交集团统一调度管理,优化运营网络,增加公交运力。
标本兼治,民营公交不能一退了之
如今,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许多城市提出了“公交优先”的城市交通发展思想。如果民营公交还像过去那样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在提高车辆档次、改善服务方面不愿加大投入,甚至在利益得不到满足时擅自罢运,显然已经非常不符合时宜。
对此,管锋认为,公交运营的好坏与否关乎城市居民能否正常生活。他建议,从体制上对城市公交运营模式进行梳理,建立能进能退的准入、退出机制。在具体操作上,可以给每辆车、每个私营公交公司建立荣誉档案,以此作为下轮承包的重要依据。“在做大做强国有公交集团的同时,保留经营较好、社会信誉度高的民营企业。”管锋说:“只想挣钱,不愿承担社会责任的公交企业,将通过合理机制退出公交运营市场。”
管锋强调,政府以及相关主管部门并不排斥民营企业。“以国有公交企业现有的财力来看,回收所有的公交线路也不现实。”他说:“‘快刀斩乱麻’不行,问题要逐步解决。底线是社会稳定、各方利益兼顾。”
城市公共事业管理的相关专家也表示,随着城市的不断膨胀,民营公交不可缺少。目前比较可行的是采用股份制,让政府、国有公交企业和民营企业成为利益共同体,既满足公交运营的公益性,又满足个体业主对经济利益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