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炯强
国家“畅通工程”专家组副组长、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杨晓光今天上午接受本报专访,他认为,限制机动车、控制车辆发展总量、提高停车成本只是救急措施,不是治堵之本。从纽约、东京等国际大城市解决拥堵问题的经验来看,应采取综合措施治理城市道路拥堵,例如推动公车改革、增加轨道交通、加长加密路网、增加公交运力、增建公交专用道、提高城市核心区车辆行驶成本等,这些对改善交通和环境更重要。
杨晓光说,解决超大城市的交通问题,根本的环节是发展公交,“未来车轮上的幸福生活,要靠公共交通拉动,而不是靠小汽车牵引”。他认为,国内一些城市当务之急要推进城市功能布局、调整交通结构、提高公交运输能力,构建占道面积少、运量大、方便、快捷的新型公交运送模式。他介绍说,近年来,北京、上海两地借助奥运、世博等大型活动,在改善公共交通服务上做了很多工作,可与城市的快速发展相比,还显得相对滞后。以上海为例,现在公交车、地铁看上去已经很发达了,但只解决了人们3—5公里以外的出行问题,许多上海市民乘坐地铁回家,发现离家还有1—2公里的距离,于是人们宁愿选择其他方式出行。“治堵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的努力。”
【焦点关注】 北京昨天下午出台缓解交通拥堵的综合措施 买车需摇号 外地车限行
昨天下午,北京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首都交通科学发展加大力度缓解交通拥堵工作的意见》(以下称《意见》),确定2011年度小客车总量额度指标为24万个(平均每月2万个),本月24日起新购车需参加摇号申请指标。
根据民意调整《意见》
发布会上,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周正宇指出,经过3个多月的反复研究,在征求方方面面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市政府提出了北京市关于进一步推进首都交通科学发展,加大力度缓解交通拥堵的工作意见和北京市非居住区停车价格调整方案,并于12月13日到19日面对社会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在征求意见期间,市民积极参与,网上共收到意见建议2929件,信函和传真425件,其中94.2%提出建设性意见,对征求意见的北京市非居住区停车价格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1022件,表示赞同和提出具体意见占63%。
在昨天发布的《意见》中,第19条增加了严格公务车使用管理的内容,但“公车削减”问题只字未提;第20条将“必要时”细化为“当遭遇恶劣天气、重大活动、重要节日等可能引发严重交通拥堵的情况,适时采取交通拥堵路段高峰时段机动车单双号行驶的措施”;第22条增加了优化环路出路口的内容;第23条增加了研究开发机动车电子牌照信息系统,加强智能化的内容。
公布的《方案》与征求意见稿相比,主要做了三方面调整,一是适当降低二三类地区占道停车收费标准,也就是二类地区占道收费由每小时7元降至为每小时6元,三类地区由原方案每小时3元降至为每小时2元;二是根据征求意见的情况,缩小了停车收费计时单位,停车收费计时单位由原来的半小时,现在调整为15分钟,以便提高市民出行停车位的利用率;三是在小区周边道路停车给予政策优惠。
《规定》出台综合治堵
发布会上,北京市政府以政府令的形式发布了《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市政府14个职能部门联合制定的《<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实施细则》同时发布。综合上述两个文件,未来北京市小客车配置指标将以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以摇号方式无偿分配,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指标调控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工作,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和个人需要取得本市小客车配置指标的,须依规到指标调控管理机构办理摇号登记。其中个人指标每月配置一次,单位指标每两月配置一次,每次未配置完的指标配额顺延至下次配置。外地人须持北京市暂住证且连续5年以上在京缴纳社会保险和个人所得税才有资格摇号。
北京市商务委昨天发布通告,规定24日后购买车辆者需参与2011年1月份摇号。此外,昨天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发布非本市进京载客汽车采取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定自2011年1月1日起,非北京市载客汽车含临时号牌车辆需进入五环路行驶的,需办理进京通行证,持有进京通行证的,工作日7时—9时,17时—20时禁止在五环路含以内道路行驶,工作日9时—17时也要按照北京市高峰限行措施,即限行的尾号和区域与北京市车辆相同。
驻京记者 孙佳音
(本报北京上午电)
【焦点链接】 上海不会照搬北京的治堵模式
在昨天举行的上海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成立25周年大会上,北京治堵新政成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多位与会专家认为,上海不会照搬北京的模式,“尾号限行”“公车封存”等限行措施不会轻易使用。后世博时代,上海将继续推进公交优先,加强建设郊区新城,缓解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实现交通可持续发展。
推进公交优先
世博期间,超过9成游客采用以公交为主的集约化交通方式入园,世博前制定的多项限行预案基本没用到。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专家分析,上海今后将着力倡导自行车专用道、步行专用道等慢行交通;加强建设和管理公交专用道,体现“公交专用”的特点;公交车继续深入居民小区、商业区域,提高便捷和舒适度;积极推行P+R公共停车场换乘试点,引导私家车主换乘轨道交通进城;继续加强轨交建设,适当调整公交站点衔接轨交。
“"十二五"期间,上海力争公交出行比例达50%,其中轨交又占50%。”市建交委负责人说,这就需要提升公共交通的供应能力、快捷性和吸引力,积极倡导公交出行的理念。
立法发展公交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何建中昨天表示,治理城市交通拥堵,一要按照公交优先原则,大力构建公交运输体系,以轨道交通为主;二要加大投入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让老百姓更方便地坐上公交。
何建中说,目前,在许多发达国家大城市,公交出行约分担60%,我国仅为30%左右。东京有近千万辆私家车,但没有北京这么堵,因为上下班开车的人少。他还透露,城市公交管理条例初稿已完成,正上报有关部门征求意见,将通过法规的形式,明确公交优先发展等原则问题。
优化城市布局
上海市建交委主任黄融此前称,“十一五”期间,上海中心城区与郊区在基础设施方面投入比例为1.6:1,“十二五”期间要大幅调整为1:2,将建设重点转移到郊区新城,优化上海城市空间布局,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
目前,本市先期重点建设发展松江新城、临港新城、嘉定新城等郊区新城,在生活、教育、医疗、内部交通等多方面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交通专家建议,郊区新城除了疏解中心城区人口,还应努力创造就业岗位,疏解一部分中心城区的就业,完善功能,缓解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