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们用相机和手机拍下最后一天运营的嘉陵江索道留作影像纪念 昨晚7点38分 载着工作人员的索道轿厢最后一次掠过嘉陵江 建议 修交通历史博物馆 对于嘉陵江索道是否异地重建,市索道公司表态,目前正在制定相关方案,是否复建尚无定论。 昨天,作为一直呼吁保留嘉陵江索道的市民代表,重庆大学教授蒲勇健建议,在嘉陵江索道拆除后,保留部分设备并修建博物馆进行妥善保存。 蒲教授表示,可以建一个博物馆,把老重庆的东西、影像、照片等资料收集起来,让更多人可以看到这些曾经的记忆。 还有市民建议,修建交通历史博物馆,把告别城市舞台的电车、缆车、车渡等都纳入其中,供大家追寻山城的回忆。 留纪念 不坐索道也买票 30多岁的市民陈可雄先生,自小就是在江北城的上横街长大。 陈先生说,索道开通前,江北到解放碑,只能坐过河船,但过河船有很多问题,那时重庆多雾,一到雾天,轮船就不能过河,只能眼巴巴地望着对岸。 索道开通后,改变了天气对交通的阻碍,“那个时候,每个周末都要去解放碑,虽然当时的船票价格才4分钱,而索道票价就要1角,但是,当时的人们都愿意选择乘坐索道,几分钟一过去,就到了解放碑,不用再爬坡上坎那么辛苦。” 昨天,陈先生虽然没有坐索道,但还是花5元买了张票,留作纪念。 才接触 没想到就说再见 在西南政法大学刑侦系读大三的新疆学生罗荞,来重庆6年了。虽然看过电影《疯狂的石头》,对经典的索道场景记忆犹新,他却一次都没有坐过索道。 “我是早上看晚报,才知道索道要拆了,不知怎么地,心里很难受。”看完报纸,罗荞从学校打车来到沧白路,他的同学也陆续赶来,“一直以为索道随时可以坐,谁知才第一次接触,没想到就要说再见了。” 拿着票,同学们彼此举起相机,相互留下纪念。 亮“宝贝” 首名乘客签名卡 家住大渡口区翠柏路99号秋实景苑小区的艾远兴老人,是一位重庆城市记忆的收集者和守护者。昨天,76岁高龄的艾老也最后一次乘坐嘉陵江索道。 他在沧白路索道站台上久久站立,手里攥着一叠资料。不少市民停下脚步翻看资料,和他一起追寻回忆。艾老说,他家里收藏了各年代的重庆纪念品,年代最久的是清朝同治元年。和嘉陵江索道有关的资料,一是几张老报纸,二是两张集邮卡。 “从施工开始就天天盼,可惜通车那天我在上班,没坐成。”艾老说,在索道正式载人前,他从邮政公司买到两张集邮卡,一张有面值1分的索道邮票,还有纪念邮戳,另一张有手绘索道图。他四处打听到索道的施工单位地址,把两张卡片寄过去,得到了3位施工负责人的亲笔签名。艾老说,其中一位是索道的首名乘客———当时的技术主管、如今国内索道建设专家龙通全。卡片上还写下了开工和竣工日期,十分珍贵。记者 谈露洁 纪念牌 如此告别有新意 “最大牵引速度6.5米/秒”、“1980年12月15日动工、1982年1月1日通车”……这些参数是嘉陵江索道的“档案”,昨天,它被做成18块红色纪念牌,被市民们带到现场与索道做最后的告别。 组织这次活动的是重庆一家网站的工作人员。昨天上午,看到报纸的新闻后,专门把嘉陵江索道的相关信息搜索出来,做成纪念牌。他们带着牌子,从渝中区乘坐索道,一路带到江北,沿途看到这些纪念牌的市民,纷纷上前询问,主动合影。 这一幕,被许多市民誉为告别的最好形式。 嘉陵江索道29年沧桑历史 1980年12月15日,中国第一条城市跨江客运索道以及我国第一条自行研制的大型双线往复式过江载人索道———嘉陵江索道开工建设。 建设难度最大的是横跨嘉陵江铺架索道。1981年秋天,嘉陵江索道放钢绳时,成百上千名民警现场维持秩序,两个站点附近的居民临时疏散,嘉陵江断航12小时。为避免钢绳掉在水中无法拖起,工程方安排了七只驳壳船,每隔一段距离一只,一字形排在江面承托钢绳。钢绳自重15吨,加上张力,共重75吨。江北站需要两个分别重43吨的重锤,用来调节钢绳的松紧和高度。 1982年1月1日,嘉陵江客运索道建成试通车。全长740米,车厢最大容量46人,最大牵引速度6.5米/秒,总投资378万元。当年,乘坐索道票价1角,从渝中区到江北城区只要两分半钟。 1989年7月1日后,嘉陵江索道从重庆市轮渡公司转交由重庆市客运索道公司管理,保持了29年安全通行纪录。据统计,29年来,嘉陵江索道载客量已突破1亿人次,最高峰每天运载量达到2.54万人次。
2月28日,重庆嘉陵江岸边,市民在服役了29年的嘉陵江索道前留影。随着近年来跨江大桥不断修建,索道日客流量只有1000人次上下。因为索道站台位置与东水门、千厮门大桥以及轨道交通的地下隧道布局规划撞车。从3月1日起,嘉陵江索道正式停运,并着手准备拆除。
2月28日,重庆上万市民赶来最后一次乘坐嘉陵江索道。嘉陵江索道1982年1月1日建成试通行,是我国首条城市跨江客运索道。在当时缺少跨江大桥的情况下,嘉陵江索道连接了市中区(现渝中区)和江北嘴交通出行,最高峰时索道日客流量达到2万余人次。
1982年1月1日,重庆日报登载嘉陵江索道载客过江的消息 记者 毕克勤 翻拍
艾远兴老人带着资料来纪念索道
陈先生买了一张索道票留作纪念
昨晚7点32分,随着最后一班载客的索道,由江北嘴驶向沧白路,29岁零两个月的嘉陵江索道,和我们的城市告别。
昨天,1.2万人带着对嘉陵江索道的记忆、怀念、体验……各种心情,来到江北嘴和沧白路,买上一张票,从此岸驶向彼岸,用这种方式和这位老朋友说再见。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由记者 王渝凤 实习记者 吴娟 文 记者 钱波 张质 冉文 摄
坐索道
排队一个半小时
“这景象黄花园大桥通车前才有过”
昨下午3时20分,记者来到沧白路63号的嘉陵江索道。
买票坐索道的人不少。索道购票处,人们排成长队,原本就不宽敞的大门被挤得水泄不通,人流一直延伸到了大门外的公路旁。
买完票后等待登索道,仍需排队。索道始发点位于4楼,等候的乘客从4楼蜿蜒而下,一直到底楼入口的坝子。粗略统计,足有200多人。交巡警和协勤也来维持秩序。入口周围的建筑物,不少已涂上红色的“拆”字。
由于索道轿厢一趟只能装28人,人流只能缓慢前进。记者排队买票,花了一个半小时,才终于站到了盼望已久的索道轿厢里。
曾经家住九尺坎的市民王国民说,他记得,这样繁华的场景,还是在黄花园大桥通车以前才有过,索道刚运行时,排队才会这么长。
开索道
收班再延一小时
“不会让乘客留下任何遗憾”
按照正常工作时间,嘉陵江索道每天上午10点开班,晚6点收班。上周末,由于很多市民通过微博得知索道要拆的消息,索道公司将收班时间延迟到了6点半。
昨天,由于乘客增多,索道公司直到晚7点32分,才把最后一厢乘客送走。“我们不会让乘客留下任何遗憾,一定要让他们坐上。”索道公司一位工作人员表示。
晚7点32分,当最后一班乘客送走后,索道公司工作人员唐师傅,把人行通道锁了起来。7点37分,索道公司工作人员坐最后一班索道离开。之后,唐师傅将嘉陵江索道的大门紧紧地锁了起来。
爱索道
留下一面怀念墙
“江边长大,怎能对索道没感情”
据索道公司统计,昨天,嘉陵江索道共迎客1.2万人次,这个数量虽不及索道刚开通时的高峰值,却是最近十多年来的历史新高。
坐索道的乘客,多数都是带着对索道的特殊感情来的。在嘉陵江索道沧白路站台三楼的一面墙上,很多乘客用贴纸写上自己对索道的怀念,然后一张一张地贴上墙。
“我和老罗曾经要留下你,无奈今天你要走了。”
“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无奈。”
“你拆,或者不拆,都在那里,在重庆人的心里。”
家住谢家湾文化七村24栋5单元的市民龙小玉说,她和很多朋友一样,都是请假出来坐嘉陵江索道,“生在江边,长在江边的人,怎么能对索道没有感情呢?”
用这样特殊的方式,与嘉陵江索道说再见,虽然伤感,却值得留恋。
市客运索道公司介绍,嘉陵江索道今起停运,将着手准备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