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十号线施工将避开高架桥桥桩
九、十号线可研报告通过专家预评审
晨报讯(主任记者 陈婵婵)地铁建设采取哪种施工方法最好、车站建在哪个位置最好、将来客流咋样、与一号线和二号线有哪些不同……
这些都是《沈阳地铁九、十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可研报告)中研究的问题,这个报告被国家发改委批准,就意味着地铁新线获得了“准生证”。
昨日,沈阳地铁九、十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预评审会召开。沈阳地铁邀请专家和相关部门共同为两条新线路的设计“出谋划策”。来自天津、沈阳等地的12位专家认真阅读了相关材料并听取汇报,通过分组讨论评审等形式,为沈阳地铁提供建议和意见。
最终,可研报告获得专家组一致肯定,并顺利通过预评审。
专家组评审意见认为,可研报告对地铁九号线、十号线功能定位清晰,研究报告内容全面、数据翔实,支撑性文件完整,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基本合理,技术方案基本可行,机电设备系统配置基本适当。工程范围、工程投资等与批准的《建设规划调整》基本吻合,专题研究报告深度基本达到了可行性研究深度,可以作为下阶段工作的依据。
评审会后,沈阳地铁将尽快根据专家建议修改和完善可研报告,上报国家发改委接受审批。与此同时,沈阳市近期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待国家批复后立即启动地铁九号线、十号线的开工建设。
九号线:安全门上设百叶“保暖”
初期最小车隔初定5分钟
九号线串联了塔湾、铁西广场、奥体中心等大型客流集散点,以及于洪新城、长白岛、浑南新区等大型居住片区,可缓解沿线交通压力。
根据预测,九号线初期日客量2020年44.62万人次、近期2027年74.08万人次、远期114.74万人次。本线初步确定初期最小车隔为5分钟,近期最小车隔为3分钟,远期最小车隔为2分钟。
安全门上安百叶“保暖”
走进地铁车站,很多人会注意到,站台与隧道间那道透明安全门上方约有半米高的“空当儿”,这段“空当儿”是没有玻璃的,隧道里的潮气和冷气会钻到车站内。
九号线的设计单位考虑到了这一点,将车站公共区间采用可调通风形站台门系统。也就是在全高安全门(相对于半封闭的安全门)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在全高安全门上设置可开启的百叶,冬季严寒时可以关闭这些百叶,相当于从安全门转换成屏蔽门。
另外,在站厅和站台每端各设置一条新风道,利用风机对车站和区间送新风。电梯将采用变频调速技术,可根据需要调整运行速度。
全线设28座车站 比规划少1座
经过进一步现场踏勘、资料收集、方案对比,本方案与以前的《沈阳市城市快速轨道建设规划(2011年~2018年)》有所调整。比如,综合沈阳市新的城市总体规划及区域发展需要,调整了曹仲至长青街线路方案,并调整了此段车站站点分布及个数,减少了两座车站。由于浑南有轨电车的修建,还调整了朗日街站至石庙子站之间的线站位置。
经过调整,全线共设28座车站,比建设规划少1座。
施工将遇多个“拦路虎”
九号线将来施工时也会遇到多个不可回避的“拦路虎”,因此在前期施工方案的安排上相应有“讲究”。比如,九号线区间的风险点有:临近新开河、下穿国铁桥、下穿多层住宅、下穿揽军路高架桥、下穿浑河、下穿沈抚铁路、下穿哈大线高架段等。
九号线的车站也有两处难点工程,即铁西广场站将零距离下穿地铁一号线的铁西广场站并十字交叉,施工时将采取两端盖挖、中间平顶垂直墙暗挖的施工方法;九号线奥体中心站下穿浑河大街,将采取CRD暗挖法,站位与浑河大街垂直布置。
在施工方法上,以下穿浑河为例,将采用盾构法。
十号线:预计客流是一、二号线之和
初期日客量预计61.22万人次
沈阳地铁十号线连接高校云集的皇姑区、省政府区域、大东区、沈河区、浑南新区和苏家屯地区,与九号线形成沈阳轨道交通的“环线”。计划开行12对列车,高峰时段车隔控制在5分钟。
从客流预判看,由于十号线线路较长,因此客流也很大,与一、二号线客流合计接近。初期2020年,日客量预计在61.22万人次,近期2027年日客量预计85.51万人次、远期2042年,日客流预计120.41万人次。从客流特点看,客流将集中在长青街站至长江街站之间。
将避开东一环高架桥桥桩
十号线将遇到的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就是如何避让东一环高架桥。因此在设计时特意避开了东一环的桥桩,避免互相影响。
另外,通过三套方案比较,由于高架桥东侧空间相对大、拆迁少、与东一环干扰小,因此本次研究建议推荐地铁下穿高架桥东侧为宜。不仅如此,还较当初的建设规划作出调整,调整了滂江街站、长安路站、万泉公园站的局部站位。
此外,考虑到浑南新区路网调整,还调整了营城子站至新沈阳南站之间的走向及站点分布,在该区间增加了班家寨站、沈中大街站。
还调整了苏家屯副城的车站站点分布,由建设规划的3座减少为2座。经以上调整,全线车站共设36座,比建设规划多2站。
站内增一部折跑楼梯
十号线车站总结了一、二号线的经验,在一些细节上将进行优化。比如,将在车站公共区两侧设置上行扶梯及楼梯,中部设置一部无障碍电梯,与一、二号线相比,在付费区中部增加一部折跑楼梯,提高车站高峰时段的通行能力。紧急情况下,站台层乘客疏散也更为有利。
此外,卫生间的布置将更合理,避免在视线上对公共区间的冲击。另外,在设备区、管理用房的设置上,也将进行优化,尽量增大公共区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