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刘小明日前透露,北京市2010年计划投资800亿元,推进“公交城市”建设。北京市财政局也表示,今年该局安排了128亿元用于补贴地面交通、轨道交通的低票价运营。128亿的交通低票价补贴,是对“公交城市”理念的生动注解。北京计划到2015年形成“1—1—2”小时交通圈,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将达45%。数据显示,我国城市的公交出行分担率平均不足10%,特大型城市也仅为20%左右,45%是什么水平,可想而知。“公交城市”作为未来北京的城市交通发展定位,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交通为主体、步行和自行车等多种交通方式协调运转的绿色出行系统,无论在理念还是操作层面,都是对“公交优先”内涵的延伸与深化,这无疑为国内城市竖起了标杆。 上世纪60年代初,法国巴黎最早提出“公交优先”的理念,并得到广泛认可。“公交优先”是指从城市规划、道路设计、交通管理、公共投入等方面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我国的城市发育比较晚,但成长速度较快,当“心智”跟不上“身体”的成长速度,种种“城市病”由此滋生,城市道路资源不足,交通拥堵严重,便是诸病之一。“公交优先”虽然也挂在我国城市交通管理者的嘴边,但鼻子总被现实牵着走,被现实倒逼,真正具有前瞻性的行动并不多见。 2009年,北京常住人口总量已达1972万,提前10年突破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常住人口规模,交通问题已被逼到墙角,没有退路。可以说,北京“公交城市”也是现实倒逼、无可选择的选择。由此及彼,看看广州的处境:2009年广州市常住人口已达1025万人,专家称,如果不加以控制,不出几年,广州常住人口将突破最大容量:1500万。可以预见的是,北京的今天,将会是广州的明天。 美国的公路网很发达,但大城市交通问题照样很突出,唯一出路在于公共交通。早在1994年,广州率先在全国提出了“公交优先”概念。近几年,广州更是把快速公交和轨道交通摆到优先发展的位置,舍得花钱,修马路、挖地铁、建BRT……但道路资源依然跟不上汽车的增加速度,交通问题依然严峻。数天前一场单双号限行演练,路宽了,车速快了,同时也暴露了公共交通的窘迫:的士难打、公交难挤、地铁难上。如果公共交通跟上了,相信许多人会把公共交通作为出行首选的。到时,政府再推行车辆限行政策,执行起来也会顺畅得多。 “公交城市”是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良策,也是倡导低碳生活的必然选择,我们应该及早部署,争取主动。也应该看到,“公交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仅是多修几条马路、多建几条地铁这么简单。政府应从法律法规、路权、资金保障、税费制度改革等方面采取措施,尤其是加大财政投入,保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