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入“公交门”事件的苏州333路。 18日晚,苏州一公交车上,一对90后小情侣在车上“大秀恩爱”,引来公交司机不满,责令他们下车,被冠以“苏州公交门”事件(12月22日《扬子晚报》)。 在公交车上“秀恩爱”,当事人表示是在“挤痘痘”,而司机则说二人大有拍“兽兽片”的趋势,因而欲将他们赶下车。果真是挤痘痘,那司机未免过于敏感了;而如果是司机说的那样,那在理的一方似乎是司机。简言之,在我们不知真相的情况下,这个问题很难说清孰是孰非。又因为每个人都会在潜意识里为自己的想法开脱,真相就更扑朔迷离了。 从法律本身的角度来看,此事也难分对错,即便司机可能因为公交车上有不文明行为而被罚款,但他只有提醒其注意的权利,而没有将其赶下车的权利,而车上的乘客,也没有权利说这就是司机的责任。因而,在公交车上秀恩爱,有亲密的举动,其开放度到了怎样的一个地步,我们不得而知,但必须承认,这是一个道德上的问题,最多从道德的角度进行提醒与监督。 道德的事情,只有到了无法调和的地步时,才可以动用法律来扶正。显然,秀恩爱的小情侣还达不到那种地步,更何况,谁没年轻过?谁没有过荷尔蒙分泌过多的时刻,曾经青春年少的你我,还不是在许多公众场合“亲密”,仿佛这个世界就只有两个人。因而,这样的情形是可以理解的,可能唯一的差别就是在亲密的程度上,可能有些人因为害羞稍显内敛,而一些人因热情奔放则旁若无人,仅此而已。 谁都不是道德的裁判,谁都不能拿道德的旗帜去侵害他人的权利。当然,这有个前提,就是还在道德底线的承受范围内。因为不知道小情侣秀恩爱的尺度如何,我们不能妄下断定,但对年轻的孩子,我们应该要有足够的耐心与宽容,去提醒与监督。 这是一堂生动的道德争辩课,谁对谁错或许没有答案,但争辩的作用却是能让人进一步认识社会的德与法,进而推动社会进步,这是好事。(龙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