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或参照地铁分段计费,运营时速23公里
已经抵沈的有轨电车。 本报记者 马宏罡摄
浑南现代有轨电车将于今年8月载人试运行。昨日,记者从浑南新区了解到,浑南首批现代有轨电车已经抵达沈阳,目前正在进行上线运行前的各项调试工作。浑南有轨电车什么样?能跑多快?为何车已经到沈阳,还要等到8月才载人试运行?昨日,本报记者现场探访有轨电车车辆段,揭开有轨电车的面纱。
票价:参照地铁或分段计费
首批70%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已经于4月26日晚运抵沈阳,并在27日上午完成了组装。浑南首批现代有轨电车车长28.8米,高2.2米,宽2.65米,比目前沈阳最长的公交“巨无霸”还要长10.8米。沈阳一期采购的30组车辆中,20组为70%低地板车辆,10组为100%低地板车辆。目前到沈阳的是70%低地板车辆,100%低地板车辆正在组装中,还没有成品。据透露,100%低地板车辆长34.8米,比70%低地板车辆要长出6米。
昨日上午,记者到车内进行体验,详细了解到现代有轨电车的内部设置以及未来能为乘客提供的服务。这批有轨电车的车身为蓝色,同时车身上有白鹤图案。据了解,这个系列的车辆,是由德国世涛巴赫公司创作的美工方案。
近距离接触有轨电车,可以看到一组有轨电车的车体共分为三节,双侧共有六个门。乘客可以从前后两个门上车,从中间两个门下车。在上车门旁边安装了投币箱和刷卡机,也就是说,未来乘客乘坐有轨电车时,既可以现金付费也可以刷卡。虽然目前有轨电车的票价尚未最终公布,但肯定是平价。据透露,有轨电车的票价非常有可能是参照地铁票价,分段收费。
节能:耗电相当于地铁10%
有轨电车很大,但也很节能。据介绍,有轨电车的耗电量相当于地铁的10%。同时,有轨电车载客量大,非常环保。数据显示,一组三节的有轨电车,可承载300人。乘坐有轨电车,乘客的视线将非常开阔。记者发现,有轨电车的车门采用全玻璃材质,车窗也特别大。乘客乘车时,能够清晰地看到车外面的风景,视线几乎没有任何遮挡。中国北车集团长春轨道客车有限公司服务处副处长刘锡良介绍,全玻璃车门在全国属首创,而且其材质均为国产。
在车内,记者注意到,一组有轨电车上共有65个座位,座位有白、蓝、黄三种颜色,明丽鲜亮。另外在车内,还配置了4个紧急对讲装置,以便于在紧急情况下进行通联。为了保证车厢冬暖夏凉,车厢顶部有空调,座椅下方还设置了一排暖气,这样在供暖和制冷方面均能满足乘客的需要。未来,车厢内的温度在夏季将控制在24~26℃之间,冬季车厢温度可保持在16℃以上。另据了解,在100%低地板车辆上,将采用“地热”供暖,更加先进豪华。
另外,车厢内中部安设了嵌入型电视,用于报站和播放视频节目。据了解,嵌入型电视比普通的壁挂型电视更牢固更安全。车上播放的电视节目受指挥中心信号控制,将来乘客还有可能在车厢里观看全运会比赛。
有轨电车的设计还非常人性化,低地板设计与地面站台平齐,轮椅和残疾车能直接进入到车厢里。另外在车厢内还专门为轮椅设置了固定作用的挂钩,避免在刹车时轮椅滑动。
速度:设计时速70公里
浑南现代有轨电车的设计时速是70公里,正常运营时,时速为23公里。可以计算,未来乘坐有轨电车从奥体中心到机场,只需39分钟。
浑南有轨电车一期工程共设4条线路,线路总长约60公里。设车辆段1座,位于浑南新城,停车场1个,位于沈抚新城。设两个综合交通枢纽,分别在奥体中心、21世纪大厦。全线共设车站96个,其中预留站31个。建成后,将沈阳国际会展中心、沈阳新南站、全运中心、桃仙机场、奥体中心、沈抚新城等连接在一起,并通过奥体中心、21世纪广场等综合交通枢纽站,与地铁、公交线路实现无缝对接。
有轨电车开通后,市民去机场将更加方便快捷。市民可以开车或者乘坐地铁到奥体中心站下车,然后换乘有轨电车到机场。从奥体中心到机场这条线总长14.8公里,按照23公里的时速,从奥体中心到桃仙机场只需要39分钟。另外,有轨电车照比开车还有个明显的优势,就是不会堵车,在时间上有保障。
可以计算,未来乘坐有轨电车,从21世纪大厦到国家大学科技城仅需30分钟,从浑南三路到沈抚新城只需55分钟。
试跑:8月1日开始将进行载人试运行
目前,首批现代有轨电车正在进行车辆及线路的调试工作。记者了解到,从现在开始到8月1日,有轨电车将进行多方面的调试,包括静态调试、动态调试,以确保车辆运行的安全和稳定。8月1日开始将载人试运行。
浑南首批现代有轨电车到达车辆段后,便入库进行静态调试。之后,车辆会在试车线上进行动态调试。昨日,中国北车集团长春轨道客车公司服务处副处长刘锡良告诉记者,动态调试之后,车辆将进入有轨电车的4条线路上进行冷滑运行。届时,沈阳市民就有机会在路面上看到有轨电车的真身了。
载人试运行之前,有轨电车还将进行满载试验。“一组有轨电车的满员是300人,按照每人120斤计算,我们会在车上放沙袋,模拟满载的情况下做试验。”刘锡良告诉记者,根据计划,到5月6日还要再来两组有轨电车,剩余车辆都将在今年8月1日前抵达。
本报记者 李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