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多年前流行的一首歌此时似乎足以体现辽宁省政协委员、香港丰城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郭栋举的心情。
面对记者,郭栋举解释:“说丰城退出并不准确,事实上,我们原本想剥离三家企业中的一家,但关联企业则表示如果退出就整体退出,我们也是没办法。”
但郭栋举又明确表示“不想离开”,所以就“丰城与某外资进行商谈”一事采取了回避的态度。
事实上,郭栋举所呈现的窘迫在沈阳14家公交企业已相当普遍。
丰城如果退出影响市民出行吗?
沈阳有关部门已研究对策,同时要将公交企业国有比重提高至70%
尽管乘坐公交车的市民对丰城欲退出沈阳鲜有人知,但在公交行业内,丰城有意退出已是公开秘密。郭栋举告诉记者:“在2009年,我们就有了退出的想法,因为相关部门的很多承诺都不兑现,所以有些灰心。”
知情者告诉记者:“有关部门知道丰城的想法后,相当重视,在安抚丰城的同时,也做好了第二手准备。就在2010年12月中旬的一天,由政府组织多部门参加的会议上,对丰城如果真的退出后,如何平稳保障市民出行进行了研究,也就是说,丰城退出与否,并不会直接影响到市民的出行。”
“表面上看,丰城如果退出会对沈阳公交造成一定的损害,但这也是一个良机。”沈阳市人大代表、从事城市交通的沈阳五爱深港客货总站(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孙颖认为,“作为城市公交,它具备广泛的社会公益性,既然如此,何不利用这次机会,由政府购回,然后交给国有企业?”记者了解到,还有多名人大代表也认为,外企如果退出,无疑给了国企前进的绝好机会。
管理部门似乎也有类似的意见,沈阳市“两会”之前,沈阳市交通局向有关部门提交了一份《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公交发展的情况汇报》(以下简称《汇报》),其中亦有类似的声音。
《汇报》针对沈阳市公交发展主要思路提出:“优化运营结构,提高公交市场国有份额,要逐步通过资产回购、企业合并、特许经营等方式,减少公交企业数量,将国有比重提高至70%,最终在沈阳市形成以2~3家现代企业制度运行的国有大型公交企业为主导,多方参与,有序竞争的市场格局”。
公交公益性质据实补贴才重要
市长陈海波已表示,公交企业的据实补贴在于准确数字,可请第三方评估
但是,“资产回购提高国有份额”的思路也许仅仅是个美好愿景,甚至在实际操作中也遭到反对,一位交通领域民营企业的人大代表就表示:“全部回归国企就是一种倒退和复辟。”
记者采访从事交通领域的三名人大代表,尽管企业分属于国营、民企以及外资,尽管三家因为角度不同,对如何发展公交有不尽相同的观点,但这不是三国演义里孙刘抗曹那样戏剧化,而是在共同的亏损状态下的利益表达。在诸多代表眼中,“公交企业的性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保证城市公交公益性的完整。”
对于一些争论,一名曾经在公交行业工作多年但同样坚持匿名的人大代表告诉记者:“资产回购也好,强调自由竞争也罢,这样的争论在当下都没有现实意义。在目前的情况下,最好的方式就是维持目前的格局,对于政府来说,首先要做的就是履行承诺,做到据实补贴。”
所谓据实补贴是指对因承担政府低票价政策和指令性公益人群减免票,优惠乘车而形成的减收部分,由市交通、财政等部门严格核定,按1元票价据实足额补贴。
记者在相关资料查阅到:“以2009年为例,优惠客量达到4.5亿人次,占全年客量的三分之一,优惠总额达到2.5亿元,财政实际补贴仅为6499万元。”实际支出和现实补贴之间的鸿沟,让公交企业已是不堪重负。
“只要据实补贴到位,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可以说,能否做到据实补贴就是沈阳公交能否健康发展的死结。”一名匿名的人大代表说。
对公交企业的利好消息是,沈阳市市长陈海波在港澳籍政协委员座谈会上,已经明确表示,针对公交企业的补贴问题,政府要做到言而有信,目前的分歧在于据实补贴的准确数字,双方还有一定的差距,有待进一步沟通。也是在那次会议上,陈海波认为,就分歧部分,可以请第三方来进行评估。
在郭栋举看来,据实补贴到位,仅仅是沈阳公交健康发展的开始,“对于涉及百万人口的公益事业,政府对公交行业的规划和政策要有延续性,不能因为负责人的变化而变化,这一点我深有感触。”
丰城最终是否退出,郭栋举没有给出最后的答案,但沈阳公交如何更好发展,我们希望尽快看到答案。
本报记者 丛治国
沈阳公交发展简历
1951年~1985年
沈阳拥有16条无轨电车的公交线路,基本形成多层次的环行线状。
1999年~2004年
开始引进外资,沈阳公交线路由72条增至130条。沈鑫巴士有限公司通过竞标,取得了118路公交线的特许经营权,这是沈阳公交进入市场化运作的第一步。
2001年
沈阳安运集团公司与香港丰城有限公司签约,合作经营沈阳丰城客运有限公司。当年7月,沈阳市交通局接管沈阳客运集团。
目前
共有公交运营企业14家。其中,国有企业1家、国有控股企业3家、外资控股企业4家、外商独资企业3家、民营企业3家。其2009年的经营多为亏损,情况稍好的是外资控股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