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民党时期的公共交通(1946-1948年)
1946年1月,国民党政府派官员接收奉天交通株式会社,组建沈阳市公共汽车管理处,成为官办客运企业,拨款10万元,为恢复筹备资金。7月,又拨给250万元,用以购买汽油、轮胎、零件等。7月末恢复汽车6辆,开始营业。8月初,再拨550万元做修理费用,至9月底又相继修复10余辆汽车。1946年,总运营行驶里程23.8万公里,收入2164万元。1947年,市政府与美商合作成立中美有限汽车公司。预计预购新车50辆,修复旧车50辆,实际只修复20辆,新车购进20辆,其中仅组装5辆投入运营线路。由于国民党统治区经济崩溃,机件、油料价格飞涨,1948年5月,经沈阳市政府批准,补贴2亿元仍不能维持。从1946年-1948年,官办汽车公司严重亏损,终于在1948年7月倒闭,员工失业。
奉天市电车厂,在1945年8月15日奉天交通株式会社瓦解后,沈阳有轨电车经营业务,处于无人主持的状态。8月19日,苏联红军接管沈阳,并成立了卫戍司令部。电车厂几个课的主要负责人陈志(陈竹铭)、张成德、何育林、王景林四人商议,组织了电车维持会,组织员工就职看守车辆等设备,安排生活。8月21日,恢复电源,在苏联红军卫戍司令部的支持下,恢复了本线(由大东门经小西边门至沈阳站)运营。
9月初,共产党地下工作人员焦若愚找电车维持会人员商议安排六条有轨电车线路恢复通车的问题。随之中央线(由大西门经大西边门至沈阳站)恢复通车。9月16日,人民军队接管沈阳,10月10日,成立了沈阳市民主联合政府。11月1日,市民主联合政府委任周连魁为电车厂厂长,并随之批准了电车厂的行政组织机构,委任了各科的科长、股长。建立了正常的经营管理秩序,维持电车本线和中央线路的运营。同年12月25日,中共沈阳市委和民主联合政府根据省委的决定,撤离了沈阳。从12月27日起,国民党接收人员陆续到达沈阳。
1946年1月16日,国民党接收人员派赵燮天任电车厂厂长,接管了电车厂。3月12日,苏联红军撤离沈阳。13日,国民党成立了沈阳市政府。当时,电源中断,电车停运,员工收入无着。6月12日,电车员工除继续留职的143名以外,其余302名给予停薪待命,自寻生路。6月17日,市政府派郭勉之接任电车厂厂长,从沈阳兵工厂求得500千瓦电力,于8月1日恢复本线(由大东门经小西边门至沈阳站)通车。10月初,电力供应有所缓和,电车厂组织停薪留职人员复工。
10月10日,恢复中央线(由大西门经大西边门至沈阳站)通车。10月31日,恢复南京线(由遂川街经中山广场至林森广场)今新华广场通车。11月18日,恢复大东线(由大东门至兵工厂)通车。11月25日,恢复崇德线(由南一马路经南五马路至崇德街今中兴街)通车。12月12日,恢复铁西线(由南一马路至兴顺街)通车。至此,六条线路全部恢复通车,日出车30辆。
1947年5月上旬,电源中断,各线电车停运。29日,市政府派王作新接任电车厂厂长。10月5日,一线(本线)的大北门至遂川街段首先恢复通车。次日一线全线恢复通车。1948年3月9日,市政府派王达伯接任电车厂厂长。电力供应日趋缓和,5月20日六条线路相继恢复通车。日出车32辆。
1948年5月,为了提高沈阳站一带供电的电压,将南变电所迁移到瓦斯厂院内改称胜利变电所。6月,为了方便一、二线乘客倒乘,将太清宫至大西门段的单程线改为复程线。7月1日,二线东端终点站由大西门延长700米到太清宫。7月15日,市内公共汽车停运后,将留职的职工调到电车厂,其中有8名女售票员。从此,电车厂有了女售票员。
同年8月,由于电力供应紧张,物价暴涨,电车厂入不抵支,无力修理停运的车辆,造成出车数不足,于8月16日,四线和五线停运。9月14日,胜利变电所机械故障,电力供应不足,三线和六线亦随之停运。
在国民党统治下的电车厂,经历了三十三个半月,营业萧条,电车时常停运。恢复全部6条线路通车的时间两次共8个半月,部份线路通车时间14个月,6条线路全部停运两次,时间共11个月。由于政局不稳,物价飞涨,人心慌乱,设备长时间失修失保,只是勉强维持使用。车辆状况狼狈不堪。1946年在用电车只剩下10辆。到1948年10月,包括能修复的车辆,共剩下46辆。在用车只有21辆。变电设备大部分损坏。因多次停运,一些职工随时停薪留职,到1948年10月在册职工72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