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公交动态| 公交线路| 公交IC卡| 公交地图| 有轨电车| 公交历史| 公交论坛
媒体声音 | 每周热点| 企业文化| 沈阳地铁 | 行业资讯| 出行参考| 公交相关 | 公交助手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交历史 >

沈阳市区公共交通史(八)“七五”期间的公共交通(1986-1990)

时间:2010-06-14 13:11来源:沈阳公交网 作者:小林 点击:
八、七五计划期间的公共交通(1986-1990年) 七五计划期间,通过政府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深化改革、治理整顿,加强管理,国营公共交通企业有了新的发展。 1986年,沈阳市电车公司有508辆运营客车,其中无轨电车468辆,汽车40辆;沈阳市公共汽车公司有640

      八、“七五”计划期间的公共交通(1986-1990年)


        “七五”计划期间,通过政府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深化改革、治理整顿,加强管理,国营公共交通企业有了新的发展。

       1986年,沈阳市电车公司有508辆运营客车,其中无轨电车468辆,汽车40辆;沈阳市公共汽车公司有640辆运营客车。公共电、汽车在市内共有70条运营线路,其中,电车16条,汽车54条。运营里程1096.35公里,其中,电车164.6公里,公共汽车931.75公里。但是沈阳市的公共交通仍不能适应沈阳经济发展和人民的出行需要。

       表现为:运力与需要量不相适应,按城市人口计算,平均每2450人拥有一辆公交车,沈阳居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全国五大城市的末位,群众“乘车难”的问题依然存在;交通堵塞严重,车辆运行困难,以致车速降低,市内66条主要干道,有36条堵塞严重,全市设108处轻工、农贸市场和“商业一条街”后,挤占了部分行车道路,加剧了交通不畅;公共交通企业的后方基地建设不配套,车库不足,停车场地少,站务设施简陋,有500多辆电、汽车在场内外露天停放,影响交通秩序和车辆的保养与管理。

       1986-1990年,沈阳市人民政府对沈阳市公共交通固定资产总投资达7590万元,比前期增长122%。各年投资情况是:1986年1858万元,1987年2212万元,1988年650万元,1989年1605万元,1990年1265万元。

        (一)更新、增加公共交通车辆方面的投资
 


      (二)基建、设备方面的投资
       1984年8月开工兴建的电车公司陵东运营场,1988年10月竣工,累计完成投资1056万元,建综合楼、厂房、住宅11908平方米,路面9800平方米。

       1985年6月,开工兴建的公共汽车公司汽车运营五场,1987年11月竣工,累计完成投资213万元,建成综合楼、厂房4236平方米和排水工程。场址在沈阳市大东区望花街二段46号,场地占用总面积为32000平方米,配备客运服务车辆100辆,企业性质为全民所有制,经营客运服务,兼营车辆维修。

       1986年3月,开工兴建的公共汽车南塔运营场,1989年9月竣工,累计完成投资1500万元,占地面积56100平方米,建成运营场、场房等共18600平方米。可停放200辆汽车,年保养能力200辆汽车。1986年4月至10月,线路调整投资105万元。

       1987年2月12日,沈阳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对电车公司的客车制造厂技术改造初步设计作了批复,同意总建筑面积为4960平方米,其中翻建面积300平方米,总投资787万元(含外汇额度200万美元)。

       1987年6月开工兴建的无轨电车中环东路线网,1987年10月竣工,投资453万元,建成无轨电车18路,线路长度13.3公里。18路电车起点从北陵公园东门开始,途经北陵大街、崇山东路、北海街、滂江街、万柳塘街,至南塔与11路无轨电车联接,全线设站26处,终点设在南塔,配车15辆,并建设有相应的供电、站务设施。

       1988年4月开工兴建的公共汽车公司汽车五场机械加工场房,1988年10月竣工,投资42万元,建成场房1160平方米。

       1988年10月,新建成泉园小区停车场,投资37万元,建成无轨电车线网3.2公里。1988年2月,开始建设新开无轨电车19路,1988年10月8日,竣工通车,投资70万元。1988年,续建汽车公司南塔运营场14360平方米,投资500万元。1989年6月至1989年12月延长无轨电车19路线网,投资40万元。

       1986-1990年建设公共交通服务站点、站务室历年均有投资,在“七五”期间建设公共交通站点总投资616.5万元,其中1986年投资130万元,1987年投资176万元,1988年投资151.5万元,1989年投资80万元,1990年投资79万元。

    (三)公共电、汽车线路的开辟和延长



       上述运营场的建成、设施的增加、营运线路的开辟和延长,对改善公共交通的经营、加强车辆的保养和维修,从物质上提供了良好条件。

       1986年初,沈阳市交通局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对企业经济体制改革的指示精神,认真贯彻了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提出的“巩固、消化、补充、完善、探索”的十字方针,围绕增强企业活力,深化企业改革,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了公共交通企业的经济体制改革向着深度、广度发展。在局对公司下放权力的同时,各公司也相应的向所属车队、场下放了权利。市电车公司由一级核算,改为公司车队两极核算,变车队原来的生产服务型为生产服务经营型,调动了基层企业干部和职工群众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公共交通企业从各自特点出发,推行了以运营为主体的多种形式的经济承包责任制。

       一是对线路运营正常,客量基本稳定,管理比较完善,服务水平较好的线路,试行了百元产值工资含量承包责任制;二是对问题较多,吃“大锅饭”思想严重,服务态度不稳定的线路,实行了理顺工资全额浮动和奖金捆在一起使用的承包办法;三是对多数线路推行精神文明和经济指标收入分成的承包责任制。

       市公共汽车公司客运车队普遍实行了服务和收入双承包,同时搞了理顺工资同奖金捆在一起浮动和百元收入工资含量承包个两条线路的试点,都收到了实效。1986年7月1日,市公共汽车公司,在205路7102等六台包车组,试行了“以保车隔为核心,以常规服务为基础,以多功能服务为特征的标准化文明服务”,把公交服务推向了适应时代要求的新高度。

       根据沈阳市人民政府下发的《沈阳市小型国营企业租赁经营试行规定》到1986年已有市公共汽车公司轮胎翻修厂、汽车一场202路、汽车三场郊区车队、市电车公司的振兴五金交化商店等一批小型企业和车队、线路实行租赁经营。实行租赁经营的小型企业和车队、线路,由于把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开,调动了经营者的积极性,有效地挖掘了企业的生产潜力。

       凡是实行租赁经营的企业,经济效益都好于租赁前。市公共汽车公司轮胎厂1985年,实行租赁经营,企业上缴公司利润39900元,比1984年提高55%;1986年1月至8月,在消化了原材料涨价、职工调整工资,工资基金增加,成本费用上升,共计9万元之后,获利41000元,超额完成了年租赁利润3.3万元的指标。

       市电车公司所属的振兴五金交化商店,1986年第一季度亏损3000元,从1986年4月开始由集体所有制工人尉臣等人实行集体租赁,到第二季度末,不但补上了第一季度的亏损额,还赢利3400元。为推动小型企业实行租赁经营,市交通运输管理局于1986年4月14日,批准了局企业管理处关于对市公共汽车公司轮胎翻修厂、市出租汽车公司二队汽车配件商店实行租赁经营情况的调查报告,肯定了对小型企业实行租赁经营的方向是可行的。

      在票制改革方面,经市政府批准,从1986年6月1日起,公共电、汽车在普通票和售票程序上实行了票制改革,实行“上车验票、卖票,下车不收票”,同时简化了票种,调整了票价。打破了沈阳市公共交通行业从五十年代延续下来的票务管理制度。这种票制改革办法的好处是:
       1、促进了乘务人员的精神文明建设,减少了乘务员被腐蚀的外部条件,避免了乘务员收废票、卖废票贪污票款的行为。票制改革前,1985年6月至1986年5月,电、汽车公司共查出贪污票款的乘务员202人次,票制改革后的1986年6月至1987年5月,仅查出贪污票款的乘务员378人次,下降了81.2%。

       2、票制改革后,客量增加,收入提高。1986年6月至此987年5月,客量为69.999万人次,比1985年6月至1986年5月的62318万人次增长12.3%,票款收入增长20%。

       3、总行程增加,行车时速和车日行程提高。由于下车不收票,减少了下车交票的环节,方便了乘客,减轻了乘务员的劳动强度,减少了站停时间,加快了车辆周转,提高了行车时速。以环路电车为例,1987年1月至5月运营时速为13.35公里/小时,比1986年1月至5月的13.13公里/小时,增加0.22公里/小时,提高车速1.75%,环路76辆车,全天可多跑214公里。但这种票改办法,存在着逃票外漏的问题。

       1987年,公共交通企业的经济体制改革,更加具有广泛性和群众性。同过去相比改革的方向更加明确,重点更加突出,广大职工对改革的认识加深,自觉性越来越高,各单位的改革措施不断配套和完善,经验越来越丰富,企业的活力不段增强。

       从1987年1月1日起,电车、公共汽车等实行了工资同经济效益挂钩的浮动办法。在电车、公共汽车公司内部按照“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过多留,欠收自补”的原则,对队、场实行了承包责任制。电、汽车公司98.6%的线路实行了承包或租赁经营。1987年3月,国家体改委在沈阳召开“全国租赁经营座谈会”。在会上,沈阳市公共汽车公司202路介绍了实行“服务、收入、成本‘三位一体’比例租赁的经验”,受到好评。

       在改革中,为加强对电、汽车月票发售管理处的集中领导和统一管理,1987年6月26日,市交通运输管理局确定:月票发售管理处实行独立经营,单独核算,为市交通运输管理局公交企业处直接领导下的科级全民企业单位,定编69人,由原电、汽车月票处人员组成。

       1988年,继续完善了以租赁和承包为主要内容的各项经济责任制,局对公司,公司对队、场全部签定了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状,公共交通企业的线路租赁经营达到百分之百。

       1989年4月,在深化企业改革过程中,在218、219路试行“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收归己,欠收自补”的线路抵押经营承包责任制,把公交线路改革引向了深入,效果明显,并在全市公交系统推广。

       1989年6月25日,沈阳市公共汽车公司把标准化文明服务扩展到整条线路。在214路,首创了全国公交第一条标准化文明服务线路。王文元副省长视察并题词:“文明服务,优质服务”。市委书记张国光题词鼓励,“争全国第一”。

       1990年,面对市场疲软、资金短缺、生产任务不足、经济环境偏紧等诸多困难,公共交通企业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方针,扩展标准化文明服务,闯出了城市公共交通改革的新路。

       1990年10月20日,沈阳公共汽车总公司在深化企业配套改革的过程中,从公交的性质和特点出发,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积极探索了适应时代要求,体现公交特点的企业管理新模式,形成了“单控多能文明服务客运法”。被市计经委、市企业管理协会授予现代化管理成果一等奖。1990年,有70多个城市公交同行1600多人来沈考察,对标准化文明服务线路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标准化文明服务是公交服务的发展方向。

       沈阳市的国营公共交通企业,在“七五”期间,通过沈阳市人民政府的扶持、投资和企业自身改革有了很大发展。到“七五”末期的1990年,沈阳市国营公共交通企业的职工总人数达19153人,比“六五”末期的1985年18000人增加了1153人;无轨电车、公共汽车总数达1236辆(无轨电车511辆,公共汽车725辆),比“六五”末期1985年的1124辆(无轨电车458辆、公共汽车666辆)增加了112辆;运营线路达到74条,比“六五”末期1985年的69条增加了5条;线路总长1203.3公里,比“六五”末期1985年的1095公里、增加了108.3公里。1990年客运总量7.08亿人次,比1985年6.52亿人次增加0.56亿人次。

       随着企业人员、车辆、运营线路、运营里程的增加,企业规模的扩大,经沈阳市计划经济委员会批准,公共汽车公司于1990年4月27日改为沈阳公共汽车总公司;电车公司于1990年5月28日改为沈阳电车总公司。

       开辟通勤车搭客及公交联运线路

       通勤车搭客稍脚:组织市区机关、企业事业单位通勤车搭客捎脚联运,是从1987年11月开始的。为了解决“乘车难”的问题,在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多家经营、统一管理”的方针和《沈阳市社会车辆参加市内客运试行办法》(沈政发[1987]126号文件)的指导下,针对沈阳市区机关企事业678个单位有1171辆通勤大客车,在上百条线路上接送职工,而通勤车的利用率仅达43%,空去或空回中潜力很大的具体情况,沈阳市交通运输管理局通过签定联运合同,发给行车路线单等措施。组织51个单位103辆通勤客车,在市内16条线路上参加捎脚搭客业务活动。

       1987年冬季,日发车247个班次,日行车总里程2669公里,日客运量12350人次(早班7200人次、晚班5150人次)。缓解了冬季职工上下班乘车紧张的情况。同时出车单位也得到一定的经济效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欢迎。

       1988年冬季客运中,参加通勤稍脚客车增至130辆,日发车325个班次(早195、晚130),日运行总行程4225公里,夏季淡季参加捎脚联运的通勤客车减少,占冬运时的五分之一左右。

       1989年、1990年,由于电、汽车公司开展创建标准化文明线路,服务工作有了改进,运营车辆有所增加,车隔时间缩短,人民群众乘坐电、汽车较以前方便,加之从1990年冬开始组织社会车辆开辟固定联运线路,参加通勤稍脚的车辆趋于减少。在1990年冬运期间剩有通勤捎脚客车45台。 



       开辟公共交通联运路线

       1990年,据有关部门调查,沈阳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有大型客车2500多辆,因运输任务不足,多半时间闲置在库,为挖掘社会上的交通运输潜力,缓解人民群众在市内“乘车难”,动员社会车辆参加公共交通联运。

       1990年11月,成立了公共交通联运公司,专门负责组织社会车辆参加公共交通联运。为了吸引社会上各机关、企事业单位把闲置的客车投入到城市公共交通上来,沈阳市人民政府制定了对参加联运客车免征养路费、按运营里程和车辆耗油定额供应平价或计划内加价汽油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1990年12月1日,从张士出口加工区至中山公园的601路全长16公里的公交联运线路开通。这天清晨6点,参加运营单位的15辆大客车,准时从中山公园西门和卫工街两个始发站发车,受到沿线乘客的热烈欢迎。参加这条线路运营的有望湖园宾馆、沈阳医疗器械厂、沈阳实验仪器厂、沈阳化工学院等18个单位的21辆大客车。这条线路早晚乘车高峰车隔为5至8分钟,平峰时8至10分钟。

       由于参加运营车辆自负盈亏,司乘人员服务好,行车正点率高,受到了群众的好评。这条公共交通联运线路的开通,不仅使社会闲置车辆找到了出路,缓解了“乘客难”,也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减轻了市财政的负担。配车21台,全长16公里的601路,如靠市财政投资,需要用400万元,而采用联运办法只用20万元就开通了。

       1991年3月1日,沈阳市的第二条公共交通联运线路602路正式投入运营。这条线路北起沈阳北站,南至砂阳小区,全长10公里,途经北京街、皇寺广场、西塔街、沈阳北站等街巷,沿途设站点18个,车隔时间为7至8分钟,营业时间为6:00-18:00。这条公共交通联运线路的开通,填补了沈阳北站至三洞桥、西塔、南八马路至刹阳小区之间的公共交通空白。全线15辆大客车均来自社会各单位。

      小公共汽车的治理整顿

       在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沈阳市的小公共汽车从1987年7月开始投入运营,填补了沈阳市中档公共交通结构的空白。由于小公共汽车具有迅速、方便、灵活、舒适、适应多层次乘客需要的特点,投入运营后,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对缓解群众乘车难,起到了补充作用。

       沈阳市小公共汽车的发展,在1988年10月以前,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1987年7月至9月,由市公共汽车公司投入2辆车试运行;

       二、1987年10月,由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投资购车5辆,正式投入运营;

       三、1987年冬至1988年春,为解决政府投资不足的问题,公共交通企业职工自筹资金,成立了小公共汽车股份公司,集资500万元,购车100余辆,经市体改委主持召开了办公会议,确定了小公共汽车股份经营的有关政策,小公共汽车股份公司开始运营;

       四、1988年3月,市委、市政府改革开放会议之后,全民、集体、个体一齐上,小公共汽车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1988年,发展小公共汽车营业运输成为沈阳的一个热点。到1988年9月末,经市交通运输管理局批准经营的小公汽数量达到311辆,其中,局属企业296辆(公交企业195辆,公路运输企业101辆),社会个体联户15辆。批准出租业务但经营小公共汽车的275辆,全市已登记在册的小公共汽车1194辆,可以上线运营的973辆,而且势头还在上升。
 



       适度发展小公共汽车是对以电、汽车为骨干的公共交通的有益补充,发展小公共汽车的方向和主流是对的,应给予肯定。但由于管理没有根上,发展失控,随之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造成客运市场秩序混乱,突出的有四个方面:

       1.发展速度过猛、过快,造成失控。原因是有乘客、有利润、有车源,据测算,一台小公共汽车年收入可达9万元,年利润可达43604元。

       2.管理强度跟不上,出现了混乱状态。

       3.国营公共交通企业与个体小公共汽车矛盾尖锐。一是个体小公共汽车与国营公共交通企业争客,使国营公共交通企业客票收入减少。据测算,日客量、日收入均减少10%左右;二是小公共汽车业者的收入偏高;三是小公共汽车在电、汽车站点停车待客,影响公共电、汽车正常运营;四是小公共汽车业者利用高工资雇佣国营公共交通企业的司机,为小公共汽车业者开车的司机月收入比公交企业司机的年收入还要高。以上这些问题导致国营公共交通企业的收入大幅度减少,职工收入下降,影响了职工队伍的稳定。

       4.影响社会秩序。个体小公共汽车从业人员成分复杂,其中有一部分人有前科劣迹,绝大部分人不懂客运服务规章,以致在小公共汽车上各种案件屡有发生。

      为解决上述问题,市交通运输管理局根据沈阳市人民政府的有关指示精神,从1988年下半年以来,陆续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整顿措施,引导小公共汽车向健康轨道发展。
       1.制定法规,对小公共汽车实行“多家经营,计划发展,招标定线,统一管理”。1988年10月,沈阳市人民政府下发了《沈阳市小公共汽车管理暂行规定》,使对小公共汽车的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1988年11月2日,市交通运输管理局以沈交发(1988)第340号文件批复:由市公共汽车公司、电车公司分别组建沈阳市小公共汽车第一、第二联营服务公司,暂分别隶属于公共汽车公司、电车公司领导,企业性质为全民所有制单位,两个联营服务公司各设人员编制100人,资金和人员开支由小公共汽车交的管理服务费列支。

       联营服务公司的主要任务是:经营管理与公共汽、电车并行的小公共汽车线路和新开的空白线路。联营服务公司受市交通运输管理局的委托,按照经营合同组织各种所有制性质的小公共汽车依法运营。

       3.强化运营管理。规定小公共汽车线路及各条线路营运车辆台数,单设小公共汽车站点、站牌,标明路号、方向、站名及票价。对小公共汽车的管理实行“四定”,“五统一”,即:定线、定站、定各线车辆辆数、定首末车时间,统一进站、统一票价、统一标志、统一调度、统一管理。

       4.对小公共汽车经营者征收“经营调节管理费”,用于支付联营服务公司及有关人员的管理经费,线路基础设施维修费,补偿公共交通企业减少客量后的经济损失。

       5.面向社会,线路开放,平等竞争,招标定车。各小公共汽车线路由市交通运输管理局委托小公共汽车联营服务公司,负责向社会公开招标,根据线路的数量规划能够容纳车辆的辆数,将各线路招标的条件公布于众,由经营者自愿申请投标,摇号定线。中标的经营者与联营服务公司签订联营合同,办理经营手续,实行统一管理,为使经营者进入好差线路机会均等,每半年重新摇号定线一次。
 


 
 
      1988年10月首次参加摇号定线的小公共汽车共475辆,摇号定线后于1988年11月1日起正式投入运营。到1990年7月,已先后进行三次摇号招标定线。通过以上措施,初步健全了小公共汽车的正常运营秩序。
  
  

       1989年,继续治理整顿,使小公共汽车乱串线、乱停放、乱要价、乱喊话的“四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同年,开通市区小公汽线路达到27条。到1990年末,开通了郊区小公汽线路18条,既解决了小公共汽车过剩的问题,又缓解了远郊群众的出行难。


       双铰接大容量公共汽车试制成功

       为满足城市公共交通事业发展和客流量剧增的需要,沈阳市公共汽车公司所属的沈阳市客车装配厂于1983年11月研制出我我市首台双铰接大容量公共汽车,经过三年的试运营,累计行程8万公里,证实该产品具有良好的动力性、经营性和安全可靠性,具有先进的技术水平,为城市公共汽车向大型化方向发展,提高运输效率,创出了新路子。该车车身长22.7米,宽2.48米,高3.1米,最小转弯直径24米,最大道路通过宽度5.6米。定额栽量280人,最多载量350人。由于采用一、四桥转向新技术,整车具有良好的通过性和车尾稳定性。

       该车于1984年9月通过沈阳市科研成果技术鉴定,1984年10月进京展览,获得国家经委、中华全国总工会颁发的“一九八四年度职工技术革命、技术协作优秀成果奖。”1986年,客车`装配厂在总结首台样车经验的基础上,整车结构和车身造型又吸收捷克卡露莎8731型客车特点,试制成第二台双铰接大型客车,继承首台样车的优点,并做了局部改进,采用三管路独立制动系统,使之提高动力性和经济性,使外观进一步美观。于1986年11月,再次进京参加国家城乡建设部举办的全国城市建设展览会,受到大会的好评,荣获城乡差别建设部颁发的“技术进步奖”、“城市客车新产品优秀奖”、“展览会产品优秀奖”获得了银杯。
 

 

 

顶一下
(23)
92%
踩一下
(2)
8%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介绍 | 服务条款 | 网站共建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03-2024 沈阳公交网 All Right Reserved.
沈阳公交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13009597号-6